一、 黃瓜為什么有苦味
黃瓜原產于印度,野生黃瓜在印度是作為瀉藥使用的。因為它的果實和黃連一樣苦,輕咬一口就會讓人受不了。我們現在食用的黃瓜都是從極苦的野生黃瓜馴化而來的。在野生苦黃瓜向栽培黃瓜馴化的過程中,控制黃瓜苦味的基因(Bt基因)受到選擇,導致無苦味黃瓜的出現,但部分黃瓜在高溫和干旱等條件下依然會出現類似于“返祖現象”的苦味。
黃瓜的苦味是因其含有一類稱為苦味素或葫蘆素(Cucurbitacins)的物質引起的,它可以幫助驅擋食草動物,抵御害蟲的侵害。該類物質在瓜類植物中共有14種,依分子式的不同,分為苦味素A、B、C....N??辔端厥蔷o密相關的四輪列三萜類化合物。黃瓜植株中的苦味素主要為B和C,B的分子式為C32H48O8,C為C32H50O8。黃瓜幼苗根中含苦味素B,未展開的子葉中含B和C,完全展開的子葉及植株中只有苦味素C。而我們經常吃到的黃瓜果實中顯示的苦味也為苦味素C??辔端谻含量如果超過0.1mg/L,人們就明顯能感覺到苦味。
二、 黃瓜發生苦味的原因
1遺傳因素
黃瓜苦味的產生,其遺傳機理較為復雜。荷蘭育種家已早于1959年從美國改良長綠品種中篩選出完全無苦味的黃瓜品系,并報道是由1隱性基因bi控制的。我國近年來加強了對黃瓜苦味素產生原因的研究,并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。
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員黃三文團隊采用基因組、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等多種技術手段研究黃瓜苦味合成、調控及馴化的分子機制。揭示了葫蘆素生物合成的代謝路徑由9個基因負責,同時發現這9個基因由兩個“主開關”基因(Bl和Bt)直接控制;其中Bl控制葉片苦味,Bt控制果實苦味。另外,研究發現一個新的突變使得Bt基因在逆境中不表達,通過精確調節果實和葉片中Bt和Bl的表達模式,可以確保黃瓜果實中不積累苦味物質,從而保證黃瓜的商品品質。
2環境因素
我們知道,在野生極苦黃瓜向栽培黃瓜馴化過程中,有的黃瓜品種馴化不完全,在逆境條件下仍會發苦。那么,通過調控基因,在無苦味的黃瓜品系研制出來并大范圍內推廣種植之前,了解黃瓜苦味出現的逆性環境,采取措施預防苦味黃瓜的出現是重要的途徑。分析易引起黃瓜変苦的原因有:
1、肥水不足 生長期間水肥供應不足,植株長勢弱,易出現苦味瓜。
2、氮肥過量 氮肥過多會造成植株徒長,坐瓜不整齊,在黃瓜的側枝、弱枝上結出的瓜易出現苦味;另外,氮肥突然過量,也會導致瓜味變苦。
3、溫光環境不良 黃瓜為喜光作物,如栽培密度過大,田間郁閉,光照不足,易出現苦味瓜。另外,冬季低溫寡照,連陰霧天,則果實生長緩慢,果實中易積累更多的苦味素,形成苦味瓜。
4、根系生長較弱或衰老露地栽培早春低溫時期,黃瓜根系生長較弱;溫室長茬栽培植株生長末期,溫度高,根系衰老,這些都導致根系吸收養分能力降低,易形成苦味瓜。5、激素使用不合理 為防止落花、化瓜等,常采用植物激素蘸花、噴花處理,瓜農使用激素濃度不當,易使果實產生異味,甚至苦味,出現苦味瓜 。
三、 防控措施
1--選擇優良品種
選擇耐低溫弱光、耐高溫、苦味輕的品種種植。一般葉色深綠比葉色淺的品種更易出現苦味瓜。
2--合理施肥
施用益生源健康肥做基肥;合理追肥,結瓜期合理使用氮素化肥,增加鉀肥的供應,保證氮鉀合理比例。追肥少量多次,后期不施或少施速效氮肥,避免土壤中含氮過多。
3--改善溫光條件
提倡合理密植,適當增大行距,改善植株之間的光照條件。保護地栽培,尤其在冬季寡照時期,注意保持棚膜清潔,獲得最大的透光率。創造合理的棚室溫度條件,保證植株生長的需求。
4--注意養護根系
根系強壯是植株良好生長的基石,要注意保持根系水分、溫度環境的穩定,通過改土、鋤地、溫差鍛煉、生根肥料等措施促進根系的強大,尤其是低溫和高溫等逆境期,或植株長時間生長后,要關注根系的變化,在根系衰弱之前,采取施用微生物菌劑、腐植酸類功能肥料、優質葉面肥養葉促根等措施及時進行根系的復壯。
5--合理使用激素
注意激素的使用濃度,使用的濃度要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。